头部
加载中... 服务热线:400-001-9158
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为全面反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和工作情况,向国内外介绍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成效,生态环境部编制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2024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并在2024年11月6日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年度报告》全面介绍了2023年以来各领域各部门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和重点工作的成效,梳理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部署新要求,展示了中国减缓、适应气候变化、全国碳市场建设、政策体系和支撑保障以及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方面的进展,并阐述了中方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时间:2024-11-07 00:00:00
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举办生态文明重要成果发布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
8月15日,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福建省三明市举行。主场活动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举办生态文明重要成果发布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生态文明重要成果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发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重要成果,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庄少勤发布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融合创新重要成果,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郭芳发布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改革重要成果,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发布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引领新时代全国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成果,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马有祥发布长江十年禁渔重要成果,国家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芳林发布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要成果,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徐晓发布“美丽中国·青春行动”重要成果,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临萍发布中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十周年重要成果,福建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林文斌发布福建生态省建设25年重要成果及2024年全国生态日三明倡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主持发布会。  在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有关地方代表分两个阶段进行经验分享和讨论交流。两个阶段分别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负责同志和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负责同志主持。第一阶段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验交流,福建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忠、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兵、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立国、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毛东利介绍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经验做法。第二阶段为国家碳达峰试点和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经验交流,河北省承德市常务副市长卢健、山西省长治市常务副市长崔元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副市长刘凤云、江苏省盐城市常务副市长勾凤诚、广东省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杰围绕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进行经验交流,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孙旭东、浙江省丽水市副市长刘明、福建省三明市委副书记杨兴忠、山东省烟台市常务副市长于胜涛、陕西省商洛市委书记赵璟围绕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进行经验交流。 
时间:2024-08-16 12:00:00
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举办生态文明重要成果发布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配额清缴完成率位于国际主要碳市场前列
7月21日,2024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会上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显示,近三年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活力稳步提升,发展成效逐步彰显。2024年上半年,月均成交量达366.82万吨,同比上涨174.90%,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交易主体更加积极。2024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武汉举行 供图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将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中,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制度安排,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发电行业入手,于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目前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0%以上,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市场。截至2023年底,2021、2022年度配额清缴完成率分别为99.61%、99.88%,较第一个履约周期进一步提升,位于国际主要碳市场前列。在保障电力行业快速发展、能源安全的前提下,2023年全国火电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同)下降2.38%,电力碳排放强度下降8.78%,通过碳市场推动温室气体减排,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导向作用更加明显。《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由生态环境部组织撰写,介绍了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和主要成效,分享相关政策设计考虑和未来发展方向。《报告》指出,经过三年的建设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框架体系基本完成。2024年1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首部专项法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5月1日起正式施行。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发布了登记、交易、结算三项规则,组织制修订了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指南、配额分配方案等规范性文件,至此,我国形成了涵盖“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的多层级碳市场制度体系。随着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以及第三个履约周期相关工作的持续推进,市场交易价格整体呈现稳步上扬态势。《报告》显示,综合价格收盘价于2024年4月24日首次突破100元/吨,目前在90元/吨小幅波动,碳价总体合理,稳中有升,碳定价基础性作用初步发挥。与此同时,碳排放权的绿色金融属性逐步获得市场认可,全国碳市场交易价格为开展气候投融资、碳资产管理、配额质押等锚定了基准价格,撬动了更多绿色低碳投资,显现出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大会现场 供图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报告》还对我国碳市场建设国际合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三年来,围绕碳市场制度建设,中国与多个国家开展了多层次交流对话和务实合作;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就监测报告核查、配额分配等交易重点环节开展项目合作,积极推动碳市场关键问题研究。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下一步,我国还将积极发展具有高质量碳信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构建公开透明、广泛参与、衔接国际的制度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双多边进程,推动全球碳市场机制谈判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4-07-27 09:09:13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配额清缴完成率位于国际主要碳市场前列
2024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武汉举行
7月21日,2024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蒙徽,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大会并致辞。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主持开幕式。黄润秋指出,我国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取得显著成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建设运行,有效推动企业碳减排责任落实与行业技术进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我们将认真贯彻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逐步推行配额有偿分配,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方愿与各国继续携手,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互学互鉴,共同推动全球碳市场繁荣发展,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王蒙徽代表湖北省委、省政府向出席大会的各位来宾表示欢迎。他指出,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大改革举措。近年来,湖北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功能,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碳市场和碳金融中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希望大家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龚正指出,近年来,上海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方案,有力推动了城市能源、产业、交通等绿色低碳转型。上海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高标准碳市场建设,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为绿色投融资提供支撑。加快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打造绿色产业集群,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上海愿与各方一道,加强交流、深化合作、携手共进,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共建人类美好家园作贡献。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上海市副市长刘多,湖北省委副书记诸葛宇杰,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邵新宇,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吴海涛,湖北省副省长张文彤,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张柏青,武汉市市长盛阅春,挪威气候与环境部国务秘书艾斯兰,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吉思德等出席大会。相关国家、国际机构代表,国务院有关部门代表,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国内外碳市场交易机构、企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代表,高校、科研院所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等390余人参会。会上还发布了《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年)》。本次大会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和生态环境部联合举办。大会主论坛以“深化碳市场交流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主题,另设三个分论坛,围绕全国碳市场与绿色低碳转型、碳定价与气候投融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等主题开展讨论。
时间:2024-07-22 14:13:01
2024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武汉举行
全国碳市场三周年,持续扩容驱动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时代诉求
2024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迎来了启动三周年的纪念日。2021年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开启,交易中心设在上海,登记中心设在武汉,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2162家发电企业上线交易,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一时间,我国碳市场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如今,经过三年发展,我国碳市场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00多家,年覆盖超过5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始终维持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三年来市场运行平稳,碳价稳步上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三年以来,总体运行平稳。碳价由启动时的每吨48元上涨至每吨86元左右,上涨79%左右;今年4月24日碳价历史性突破100元/吨大关,最高达到104元/吨。根据《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与展望(2024)》预测,到2030年底,全国碳市场配额成交均价预计突破200元/吨,CCER成交均价预计上升至150元/吨。截至2024年7月18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已超过4.65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近270亿元。显示出市场运行平稳且活力显著提升的良好态势。2023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年度成交量达到2.12亿吨,较2022年增长3倍,年度成交额为144.44亿元,日均成交量达到87.58万吨。碳价的提高无疑能促使市场内的2千多家火电企业提高节能减排的意识。碳市场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企业的绿色转型,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投资和发展。众多发电企业通过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优化燃煤效率等措施,积极履行控排责任,实现了整体能耗的降低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图/IC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行业覆盖范围扩大全国碳市场的稳步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近年来,中国政府以《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代表的双碳“1+N”政策体系逐渐构筑完成,政府各部门出台了多项重点领域和行业的实施方案及支撑保障方案,为碳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立法层级为“行政法规”,高于《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立法层级“部门规章”,构成碳交易相关规章等的制定依据及纲领,成为我国碳交易纲领文件。5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配套规则的修订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在进入第二个履约周期后,全国碳市场交易量、交易额等运行指标较第一个履约周期均有所提升。图/IC碳排放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朱国辉对零碳研究院表示,根据中碳登调研,在第二个履约周期,近80%的企业配备了专人管理碳资产,超90%的企业建立了内部碳资产管理制度;在数据质量方面,约93%的企业按要求实测了元素碳含量,相较于第一个履约周期上涨21%,超过96%的企业报送的排放报告结论与最终核查结果基本一致,反映了重点排放单位开展碳交易的积极性、专业度均有明显提升。经过两个履约周期的运行,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行业总体减排成本降低约350亿元,碳市场机制实现的碳减排成效明显。随着全国碳市场的逐步成熟,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的各项措施正紧锣密鼓展开。目前,全国碳市场主要覆盖火力发电企业,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提出“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生态环境部正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预计将有更多成熟行业如钢铁、建材等被纳入全国碳市场。2024年4月3日,生态环境部先后发布铝冶炼行业、水泥熟料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指南的征求意见稿。朱国辉补充,根据国家推进碳市场建设的工作安排,预计今年扩容后纳入的企业总数将超过4000家,覆盖的全国碳排放规模将超过60亿吨。待下一阶段纳入八大重点排放行业后,全国碳市场将覆盖全国约75%的碳排放。图/IC碳市场扩容,驱动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时代诉求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敏俊对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表示,为增强碳市场的活跃度,有必要加快推进国家碳市场扩容。碳市场的意义在于节约减排成本和增强经济激励。只有企业间碳减排成本存在差异时,企业才有购买或出售碳排放配额的动力。碳市场扩容可以扩大企业间减排成本的异质性,增加碳市场的多元化和差异化,提高碳市场的活跃度。在碳达峰之前,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的国家碳市场合乎中国国情,考察国家碳市场是否发挥了作用,主要是看对碳排放强度下降的驱动效果。为了回应驱动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时代诉求,国家碳市场扩容势在必行。朱国辉表示,展望未来,全国碳市场行业、交易主体、交易产品将进一步增加,配额分配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国际对话与合作将更加紧密。随着碳价的提升,重点排放单位的节能减排意识会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投融资活动会扩大。全国碳市场将更加有效,更具活力,更有国际影响力,在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和双碳目标的新征程上发挥更大作用。
时间:2024-07-17 10:57:52
全国碳市场三周年,持续扩容驱动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时代诉求
全国两会 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这一环保热词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联组会上,对“双碳”工作作出最新部署。总书记强调:“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监 制丨王敬东主 编丨李璇策 划丨孟利铮 刘禛编 辑丨刘禛视 觉丨陈腾开 发丨黄宇 史小磊校 对丨蔡纯琳 孙洁 梁雅琴 宋春燕 闫田田 李英卓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责编:白宇、卫嘉)
时间:2024-03-15 14:00:00
全国两会 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这一环保热词
底部